作者:
郑拓玲
单位:
湖南省双峰县宣传部广电中心417700
摘要: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基本原则;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方向。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
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
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1]。舆论监督的产生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
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人
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
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胡锦涛总书记 2009 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曾强调:“要鼓励和支持
媒体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
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两位国家领导人对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鼓励与期许,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开展
新闻监督指明了方向。
二、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
也取得了不菲业绩。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
数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
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
面广,关系到受众的点滴生活。从监督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舆论
监督工作配合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和民主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力和
实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
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促进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在运行
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发生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
和监督不能的情况,甚至存在着损害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经济社
会发展的情况。有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噱头,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竟然违反“真
实”这一媒体舆论监督的生命,通过不实报道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的社会形象及存在价值。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下,面对新形
势,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切实反映党和人
民的意志,对政府、司法、社会实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建设社会主
义法制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媒
体宣传什么、评论什么、批评什么、监督什么都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方针来
研究实施,使之有利于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
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利稳定原则、
服务大局原则、事实准确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注重效果原则、遵守纪律原则
和依法监督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舆论监督就可以少走弯路。
四、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对策。作为媒体来说,一些盲目追求
“噱头”的失实报道绝不能成为其营销手段,否则到头来,损害最大的还是新
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
精神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
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要求记者在
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遵从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自由性原
则。如果在工作中缺乏科学责任和质疑精神,就会让媒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例如 2005 年 7 月,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
注。报道开头引用了一名被称为“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来信,信中指出,目前
很多啤酒厂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并称这是我国啤
酒业的“行规”。这篇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
君的观点:“就产量比例来看,95% 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4]。虽然事后杜
绿君马上发表声明指出,这篇针对她的采访报道是以讹传讹,但由于文章在
短时间内已经被迅速广泛转载,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韩日
等邻国的关注。最后经多方调查,中国啤酒基本上已实现无甲醛酿造的主流,
所以国产啤酒 95% 甲醛超标是没有根据的。可见,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
只有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杜绝以公共利益之名炒作、追求轰动效应、
谋求商业利益的可能。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本是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公信力的
好机会,但媒体只有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报道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新闻记者在工作
中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采访过程中应尽可能查
证所有消息源内容,不任意曲解客观事实。如果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
作之实,则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恶意炒作对新闻的影响除了制造虚假
新闻、愚弄受众以外,更恶劣之处还在于削弱了新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恶意炒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是因为这种操作手法违背了新闻真
实性原则,也使新闻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存在根据,更遑论新闻功能和作用
的实现。因此,媒体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职业
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再次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新闻记者在日
常工作中,涉及科技、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报道工作,要想向公众传达更
多、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
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在进行专业领域报道时,记者既不去做资料搜集等案
头工作,又不去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读者产生
误导。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树立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多请
教相关领域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报道出的内容客观真实。
此外,要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使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
化。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
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也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
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当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
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这就
要求新闻媒体要搭建好大众知情权的信息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丰富、
动作反映灵敏的优势,对社会环境信息实行及时采集,随时发现和掌握各个
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可靠地提供给广大群众,为他们参政议
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保证。无论何时,舆论监督只有把人民群众的
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九州 . 新闻理论基础 [J]. 新闻知识 ,2006(3).
[2] 新华网新华时评 .“蕉癌”事件的教训值得深深汲取 .
[3] 朱 颖 . 新 闻 舆 论 监 督 与 公 共 权 力 运 行 [M]. 上 海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
社 ,2011.
[4] 每周质检报告 [R].http://news.xinhuanet,comvidio,2005-07-17.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郑拓玲
(湖南省双峰县宣传部广电中心417700)
关键词: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基本原则;
项目: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总课题组基金项目
文章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