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晓梅
单位:
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621000
摘要: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
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
的方式活动。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
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通
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人的心理圈,快捷而灵活。
本世纪 60 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
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
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
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
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项目: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总课题组基金项目
文章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