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厉彦林散文集《地气》,作者以博大的胸襟、细腻的情怀,传达着对故土、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作者用家国叙事的手法记录了自己的乡土情结,以蒙太奇式的呈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梦。《地气》中许多篇目凝结的沂蒙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沂蒙精神就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最好注解。在《沂蒙山》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沂蒙山……曾用甘洌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美式大炮。这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代代英雄儿女谱写出无数英雄故事与传奇。”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骨气、有血性、有志向的沂蒙人民不向命运屈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重塑自我,涌现出新的典型,谱写下新的篇章。”
“当你身置崇山峻岭,感受高山的巍峨壮观,领略自然秀美风光的时候;当你驻足黄金海岸,感慨大海浩渺苍茫,欣赏惊涛拍岸的时候;当你身处茫茫戈壁,感叹草原广阔无垠,吟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承载体?你是否体会到你所有审美感受、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都来自土地?”《土地》中的这段话,平实质朴,饱含深情。
厉彦林是一位乡土作家,他的散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质朴的笔调表达着对故土的热恋。其作品描写的背景、内容以及作品中所散发的感情无不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故土乡情味道,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故乡的每一寸土地,表达着对坚守故土的赤子情怀。
《地气》中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有一个基体影响着作者的笔触,这个基体就是作者的家乡——沂蒙山。“沂蒙山”既是触发作者创作情怀的点,又是作者表达赤子情怀的面。“沂蒙山”在作者的胸中俨然成了一座精神丰碑。《童年钟声》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作者的胸中;《树上童年》给了作者无数的幸福和欢乐;《听春》中“农家靠冒出地的苦菜、灰菜、马齿苋、荠荠菜、野韭菜、野葱等可以充饥的野菜度日”的场面;《品春》中对记忆中熟悉的味道香椿芽的偏爱;炎炎夏日,老家村周围绿树掩映的小河、池塘,耳边响起一片的《蛙声》……
一个成熟的作家,必定有自己的精神故乡和文学坐标。一种成熟的表达必定是源自作者内心深处最细腻的表达。作者笔下的“沂蒙山”是厉彦林的精神故乡和文学坐标,也是其创作的源泉,这也标志着厉彦林的散文走向成熟。
飘逸质朴、率真灵动的语言风格,使《地气》这部作品极具品读价值。《地气》中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质朴而平缓,飘逸而柔和。
写季节转换、生命开放:“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地气重凝》);写村庄里“弯弯的小河”:像一面波光粼粼的镜子,又宛若华丽的绿绸缎,月亮在河水中荡漾,在波浪上跳动;写“娘的满头白发”:“不知不觉,娘老了,腰弯了,变矮了,满头黑发悄悄变白了,像一团白云盘上头顶”……
这种表达使他的散文简约凝练,灵气跃动。富有韵味的语言使他的作品读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而又意蕴丰富。让读者仿佛进入到自己的生活情境,亲切而又清新。写重要事件不觉其重,忆身边琐事不觉其轻,娓娓道来,韵味无穷。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教育局)
中教网